鑑25-青花與洋藍

《 鑑定實錄 》

25 - 青花與洋藍


青花與洋藍


     唐代已有青花瓷,元代更多見。元代一些大件或精美的器物,作為發色劑的鈷料,即《青料》,由伊朗輸入,稱為《蘇麻離青》,俗稱《蘇青》。


     明初,官窰青花和一部份民窰青花都仍用<蘇青>,到成化時,改用江西樂平的鈷料,名為<平等青>,嘉靖時期,則用西域傳來的<回青>。

 

     清康熙用雲南的<珠明料>,雍正,乾隆用淅江的<淅料>。

 

     清末,德國輸入的<青料>,是經由科學方法將<鈷料>提純並篩除鐵等雜質的,這令青花<發色>更為鮮艷。這種由洋人研發的東西,俗稱<洋藍>。

 

     <洋藍>含鈷純度高,雜質少,並將之研成塵粉細末,使用時以水稀釋,經濟方便。清末開始,廣為使用。

     
     使用<洋藍>發色的青花瓷,有其明顯特徵:

1. 由於高鈷,發色艷藍。

2. 由於含錳,藍中帶紫。

3. 由於鈷料研磨精細,不見艷藍晶點殘留。

4. 由於鈷料細如塵粉,沉聚力不足,加上清末瓷胎致密,鈷料未能深入胎骨,以致出現<青花飄浮>現象。

 

     由於不同時期的青花瓷,會因使用<青料>的不同,引致<發色>各有時代特徵。因此,掌握其中奥妙,<古瓷斷代>便有譜了!

 

     <古瓷鑑定>是科學的,如青花瓷顯現<發色洋藍>特徵,而<洋藍>輸入衹在清末或之後,則有關器物的<斷代>,就不早於<清末>,這是合乎邏輯和有理據的。

 

     再者,光緒青花又多仿康熙青花的<分水法>,故又稱<小康熙>。如有青花瓷,不論紋飾,出現<發色洋藍>加上<分水法>,看<光緒>,已是行家的共識!

最後,紋飾過份鬆散,亦展現<由繁至簡>,由早到晚的演變過程。

 

     以下書籍及 A~E 物品均為本館所藏,以茲參考!



景德鎮陶瓷史稿
A. 同治 / 光緒 青花雲蝠紋壺
側面…《洋藍》不顯眼
外底
B. 清末或稍晚 青花龍穿雲紋糖缸
另一面…《洋藍》凸顯
蓋面及外底
C. 清末 青花龍穿花紋杯
另一面…《洋藍》顯現
底款 : 玉
D. 清末 青花龍穿雲紋杯…已見《分水法》
另一面…深濃處已見《洋藍》
底款 : 玉
E. 清末 青花龍穿雲紋銅扣杯
另一面…深濃處已見《洋藍》

網頁設計 由 WOW網頁設計公司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