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 |
《紫砂茶杯裡的風光》故事內容 |
|
|
 八十年代 內白釉四君子杯
細嚼梅花乳雪香, 香濃勝仙奪蘭露, 瓦壺天水菊花茶, 竹窗留月夜評茶. 梅蘭菊竹四君子都是詠茶名句的最佳寫照 ! |
 上圖梅紋特寫
紫砂陶刻清代已有, 曼生壺更是當中典範. 除紫砂茶壺外, 一些紫砂製的文房用具及花盆亦多刻詩書畫作為裝飾. 八十年代的一些紫砂茶杯刻上《梅蘭菊竹四君子》, 更顯時代特色. 此杯運用《空刻》技法, 在半乾的紫砂胎上以刀代筆, 刻出折枝梅花, 再抹上白泥, 謂之《揩白》. 待胎體乾透後入窯燒製. 見梅紋氣韻生動, 刀工老辣, 可謂《道雖小, 亦可觀》. |
 民國 裡綠白彩文字杯
《裡綠》意謂器內施綠釉, 是清代景德鎮外銷南洋瓷器《娘惹瓷 》的一種特色. 器外彩繪書畫文字亦是景德鎮傳統瓷繪藝術. 此紫砂杯以白釉繪寫《石泉竹爐》作為裝飾, 是借鑑了景德鎮工藝, 算得上是牡丹綠葉, 相得益彰. |
 七十年代 裡綠竹紋評茶杯
此杯頗大, 如碗, 本作評茶之用. 裡綠釉外刻竹紋, 裝飾性強, 實屬賞茶美器. |
 七十年代 段泥墨彩山水圖杯
《段泥》亦即《團山泥, 或簡稱團泥》, 現今又叫作《本山綠泥, 或簡稱綠泥》, 實為紫砂其一泥種, 產量稀少, 甚為矜貴. 見此杯墨彩俱媚, 風光如畫, 誰說茶不醉人 ? |
 八十年代 內白釉山水圖耳杯
紫砂茶具向來都是中國人品茶的用具, 並以壺為主, 而紫砂杯不常見. 杯內施白釉及附耳, 卻顯示了原本作為品飲中國茶的功用已改變了. 原來中國的山水風光竟活現在西方人的餐桌上. |
 八十年代 內白釉加彩花卉紋蓋碗
蓋碗又稱焗盅, 是中國的傳統茶具, 通常是瓷器產品, 以景德鎮出品最佳, 並以粉彩為貴. 而紫砂蓋碗本已罕見, 甚為難得. 此器以藍彩花卉作為裝飾, 更顯得典雅瑰麗, 別具風格. |
 八十年代 內白釉梅紋杯
紫砂施白釉是借鑑景德鎮瓷器, 無論施釉方式及瓷釉也來自景德鎮. 而內白釉紫砂茶具早見於清末民初, 是宜興紫砂外銷產品, 主要輸往南洋, 而八十年代又再風行一時. |
 八十年代 內白外段梅紋耳杯
這段泥耳杯頗似品茶的《公道杯》, 其實形制是沿自 High Tea 的《奶壺》. 貼塑梅紋卻是我國的傳統裝飾, 中外共融又可見一斑. |
 六十年代 評茶耳杯
茶葉的品質是需要評審的, 早期的評茶工具是瓷製的耳杯. 杯帶蓋以焗茶, 口沿漏齒便於出茶和隔茶. 宜興紫砂工藝廠 ( 即一廠》於早前亦曾試產同樣的紫砂評茶杯. 但由於以紫砂器泡茶會改變茶質, 影響評茶結果, 不如瓷器單純. 因此紫砂杯不為評茶採納, 沒再繼續生產. 失意一時, 今天卻驚為天人, 贏得萬般寵愛 ! 點擊下圖 更多精彩 
|
|
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