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久違了的紫砂茶器》封面故事內容

《七十年代 - 紫泥螺絲橫把茶器》

橫把式樣的紫砂茶壺雖並不多見, 但也不是很新鮮的東西. 唐代品茗流行, 當時已出現橫把的青瓷盛水器, 是茶具一種. 日本人從唐宋以來, 便響往中國《唐煎宋點》的茶道, 對《唐物》尤其是茶具更趨之若騖. 早於清代, 宜興紫砂茶壺已外銷日本, 直至抗戰前才停止. 七十年代開始, 別具唐代特色的橫把及無把紫砂茶器, 以其無窮的魅力, 再度進入日本市場而成為佳話 ! 此器以形似鑼絲為名, 是當時大膽而獨特的款式 

《七十年代 - 紫泥六方橫把茶器》

紫砂壺形制主要分為方和圓, 然圓不一相, 方非一式, 此器雖為六方, 仍屬方器. 方器以《鑲身筒》成型, 即以泥片裁成多塊再鑲接而成. 此工藝繁複, 成本價高, 不易為也 !

《七十年代 - 紫泥圓囤橫把茶器》

此器出水孔設有球型茶濾, 俗稱《網球孔》, 為當時銷日茶器的一大特色. 另外橫把為中空, 亦是罕見. 整體設計別具《和風》味道, 相信都是日本來樣訂製的.

《底款 - 中國宜興》

此圖是上圖的器底. 七十年代紫砂茶器落款, 幾乎全是《中國宜興》, 就是所謂《千壺一印》的時代, 亦是《宜興紫砂工藝廠》的《國際招牌》 !

《七十年代 - 段泥夔龍紋橫把茶器》

紫砂壺的泥料分為三種, 顏色各異. 原礦紫褐色的稱為紫泥, 燒成後褐色. 原礦黃色的是紅泥, 燒成後紅色. 原礦灰綠色的是綠泥或稱段泥, 燒成後是黃色的.
此外, 當時的銷日茶器幾乎全都是《嵌蓋》的, 除了是造形設計有關外, 還深明日本人《收貨》的嚴格 ! 他們進行品質檢查時無需動之分毫, 衹需看一下口線的情況, 就已知造坯師傅的工夫如何. 《嵌蓋》工藝的要求就是 : 做大一些放不下, 做小一些就不嚴密. 此壺又稱為《段泥中山紋橫把茶器》

《七十年代 - 段泥底口線橫把茶器》

這時期壺款的命名, 很多是依據造型的部份特點而作出的. 當時橫把及無把茶器的款式約有數十種, 泥料選用紫泥和段泥, 紅泥和墨綠泥衹用作化裝土, 內裡仍用紫泥.

《茶器蓋印 - 同芬》

此圖為上圖器蓋底部. 紫砂茶器的生產主要是在七十年代, 即是純粹《一廠》的時期. 由於外銷日本, 而日本人出名《收貨》嚴格, 因此廠方無論在泥料的選用和造工方面也必須謹慎. 泥料必選原礦, 調色也合符規定, 而做坯師傅更是悉心調派, 務求盡善盡美. 此器蓋印《同芬》, 翻查當時《一廠》造坯師傅名單, 除《吳同芬》外, 應無同名之人. 再根據本館所藏大量茶器的蓋印落款, 計有束鳳英, 周坤生, 許慧芬, 顧金榮, 正華, 慧芳, 祥妹, 順生, 玉芳, 麗君, 有仙, 亮屏, 志琴等人. 他們同是《一廠》的造坯師傅. 但從大量蓋印楷書名字, 字型特小的情況看來, 落款的意義並非彰顯其人, 衹是方便品質檢查而已 ! 其實當日的造工要求嚴謹, 卻成就了這班大師傅的美好前途. 至今, 他們之中很多已貴為獨當一面, 名符其實的高級工藝師了!

《七十年代 - 紫泥方橋頂茶器》

此器無把, 造形簡單實用, 頗具日本《茶禪一味》的風格 !

《底款 - 中國宜興  /  許慧芬》

此圖為上圖底部, 款識較為少見. 長方框《許慧芬》落款在《中國宜興》之下. 其實在一些《文革壺》中亦見有這特別的落款方式. 因此, 這款識應是七十年代早期, 在銷日茶器落款未有統一標準時期的產物. 而本館所藏的數百橫把及無把茶器中, 也衹有兩把是這種落款的 !

《八十年代 - 紫泥溜肩四方竹茶器》

此器造形別緻, 頗具創意, 泥料選用《拼紫泥》, 色深褐. 燒成溫度略高, 水色亮澤. 由於《拼紫泥》始見於八十年代初, 加上落款字體稍大, 造形創新, 以此推斷, 茶器的生產應至少延續至八十年代初或稍後.

點擊下圖  更多精彩

 

網頁設計 由 WOW網頁設計公司提供